凤凰县政府门户网站-凤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凤凰县养殖水域滩涂发展规划(2017—2030年)》的通知
  • 索引号:006686322/2018-00453
  • 文号:凤政办发〔2018〕23号
  • 公开责任部门:湘西州凤凰县人民政府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信息时效期:2023-06-04
  • 统一登记号:FHDR—2018—01015
  • 登记日期:2018-06-01
  • 发文日期:2018-06-04

凤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凤凰县养殖水域滩涂发展规划(2017—2030年)》的通知

2018-06-04 来源: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凤凰县养殖水域滩涂发展规划(2017—2030年)》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凤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4日   

凤凰县养殖水域滩涂发展规划(2017—2030年)

为科学合理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进一步加强对水域滩涂水产养殖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水域滩涂资源的科学规划和有效配置,根据《渔业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部令〔2003〕31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结合县情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编制原则及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科学生态可持续发展,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思路,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渔)民增收为目的,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以资源保护和开发、稻田综合养殖、休闲渔业、品牌发展四个方面为重点,在养殖模式上推广集约高效,在养殖品种上突出名特优新,在养殖理念上注重生态健康,努力构建自然环境和谐、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比较效益显著、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水产养殖业格局。

(二)编制原则

1、资源优势原则。充分发挥凤凰县区位和资源旅游品牌优势,更加科学合理利用凤凰境内水域、水体资源和生物资源,因地制宜地规划凤凰渔业产业布局、产业基地与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和产业开发。

2、生态优先原则。科学利用与保护凤凰县宜渔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可持续获得渔业产业经济效益。依据县域内水域容量,科学规划,合理调配水体资源,编制生态养殖、健康养殖、品种改良、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技术方案。

3、统筹兼顾原则。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县域内水产养殖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重点与一般、渔业产业与其它产业、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将部门规划与县域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统一起来,促进渔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渔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渔业管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稻田养殖、休闲渔业,推动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按照“提质、扩量、增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努力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优势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到203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5000吨以上,实现渔业产值1.5亿元以上。

二、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一)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1、地理位置。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位于东经109度18分—109度48分、北纬27度44分—28度19分,县域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东与泸溪县接界,北与吉首市、花垣县毗邻,南靠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西接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从经济地理位置考虑,凤凰县与东北方向省城长沙相距580公里,与北部旅游休闲中心张家界市相距224公里,与正西方向的重要机场铜仁凤凰机场相距30公里,与东南方向的铁路枢纽怀化市相距93公里,与西南方向的贵州铜仁市相距6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2、地形地貌。凤凰县地形复杂,东部及东南角的河谷丘陵地带为第一级台阶,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以低山、高丘为主,兼有岗地及部分河谷平地,地表切割破碎,谷狭坡陡,气候较温暖。从东北到西南的中间地带为第二级台阶,海拔一般在500—800米,以中低山和中低平原为主,地势较平缓开阔,谷少坡缓,垅田较多,石灰岩广布,天坑溶洞甚多,气候适中。西北部中山地带为第三级台阶,海拔在800米以上,地表组成物质石灰岩占95%,地表起伏和缓,坡度在5—20度之间,边缘地带,峰峦延绵,谷深坡陡,为中山类型,气候较寒冷。

(二)水域类型及面积

凤凰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梯降,分三层台阶。依次为山地、丘陵,中间地带地势平缓开阔,谷少坡缓垅田较多,境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小山塘水库分布成群,并多集中于第一、二低海拔台阶地区。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有沱江、万溶江、白泥江三大主河及龙塘河、乌巢河、牛角河、十八坪溪等156条溪河,河流总长709公里,由西南向东北呈树枝状分布,其中三大主河流域面积达1362.8平方公里。中型水库2座(长潭岗、龙塘河),小一型水库22座,小二型水库72座,山塘900多座,溪河坝1450处。

全县可养水面为10.5万亩,可养水面主体为山塘、水库及河坝,面积达1.9万亩,占可养水面的5.5%,其中20%的小山塘、河坝可改建为池塘精养。宜渔稻田9万亩,可用于发展生态稻田养殖、鳝苗网箱养殖、水生植物栽培等特色种养。

(三)水文气候条件

凤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较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5.9度,年平均降水量为1308.1mm,年平均日照数为1260—1449小时,无霜期为240—280天,鱼类生长期长达8个月,最佳生长期(气温≥15℃)达6个月。

(四)水质、营养盐、溶氧量

全县河流水质类型大部分为碳酸钙型(HCO3—Ca),其次为碳酸钙镁型,矿化度多在165—190毫克/升之间,为淡水,硬度在7.5—14度之间,PH值在6.5—8.0之间,氨氮含量为0.02毫克/升,磷酸根含量为0.01—0.057毫克/升,硝酸盐氮含量为0.46毫克/升,硫酸盐含量为12.1毫克/升,溶解氧为8.6毫克/升。

(五)生物资源状况

境内水体饵料生物种类繁多,资源量大。1、浮游生物含量丰富,浮游植物以硅藻、绿藻、蓝藻为主,常见种类近百种;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为主,常见种类达70多种。2、水生微管束植物有56种,隶属25科,其中一半以上可作为鱼类饲料,主要种类有芜萍、小浮萍、紫背浮萍、苦草、轮叶黑藻、小茨藻、马来眼子菜、水浮莲等,均是草食性鱼类的重要天然饵料。3、底栖动物主要有螺、蚌等软体动物,小蚯蚓、丝蚓、颤蚓等环节动物,红线虫等线型动物,孑孓等节肢动物的幼虫,境内库存量一般为100—300个/平方米。4、水生经济动植物资源情况: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鳜、泥鳅、鲶、黄鳝等20多种;其它经济动物主要有大鲵、鳖、河蟹、虾类、贝类;名特优养殖品种主要有斑点叉尾鮰、青鱼、扁鱼、鳜鱼、鳖、蟹、鲶、黄鳝等10多种。 

三、凤凰县渔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渔业经济运行情况

近年来,我县将完善渔业养殖结构调整、打造高效现代渔业产业作为工作重点,通过以科技为导向,在稻田综合养殖、名优新品种养殖、无公害渔业、规模养殖、现代休闲渔业上下功夫,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凤凰县渔业呈现出稳定、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2016年,我县水产养殖总面积为7.9万亩,其中稻田养鱼6万亩,高标准模式化稻田养殖面积达1万亩,实施传统稻田养殖面积5万亩,创建以阿拉营镇、新场镇、茶田镇、吉信镇、沱江镇等8个乡镇为主的集中连片高标准稻田生态养殖核心区12个,组建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覆盖全县13个乡镇75个村。大水面养殖实现了以阿拉营、茶田、落潮井等7个乡镇库坝群为重点的水库、山塘坝大水养殖面积1.9万亩。2016年全县共投放四大家鱼、鲤鱼苗种近1000万尾,名特优养殖品种斑点叉尾鮰、黄颡鱼、 鳜鱼、青鱼、才鱼、小龙虾等苗种2012万尾,实现水产品总产量达2782吨,渔业产值5784.6万元。

(二)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我县渔业技术推广责任单位为县水产工作站,为县畜牧水产局下属股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4 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3人。2009年,为增补充强技术力量,原县鱼苗鱼种场(属财政差额编)人员补充到县水产工作站,联合办公,并岗使用。水产工作站现共有人员17人,其中技术人员15人,工勤人员2人,负责全县水产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 

(三)水产良种体系建设情况

我县现有鱼苗鱼种场2个,分别为阿拉鱼苗鱼种场和黄合同心鱼苗鱼种场。两鱼种场共占地100亩,年产鱼苗1600万尾。大鲵自繁基地2个,分别位于筸子坪镇和落潮井乡,两基地共占地80亩,年产大鲵苗种10000尾。我县的苗种自给能力弱,自供比例不足30%,苗种供应主要依靠从周边县市大量调配,水产良种体系建设与我县渔业发展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四)水产品流通发展情况

凤凰县水产品流通手段较为原始和落后,全县共有2个营销合作组织,且规模较小,水产品年售量仅为20吨,养殖户商品鱼营销各自为战,没有专业水产品流通经济人队伍。阿拉营、吉信、沱江3个乡镇为凤凰县传统的水产品集散地,县城农贸市场年销量仅为200吨,上市多集中在秋冬季。

(五)品牌建设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情况

近年来随着凤凰旅游品牌的提升,凤凰原产地水产品价值提升较快,合理开发本地品牌已成为我县建立凤凰特色水产养殖品牌的当务之急,2016年先后申报绿色水产食品1个、有机水产食品2个,组织建设县级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4个、近2000亩水面。同时,积极筹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依托这些技术平台为凤凰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资料检测和服务支撑。

四、凤凰县渔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渔业经济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受自然条件及投入因素的影响,我县渔业经济总量小,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总体装备水平不高,养殖未形成规模。

(二)渔业养殖结构不合理,养殖方式落后。多年来,通过不断努力,全县渔业养殖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但名特优品种养殖仍然缺乏规模和档次,养殖常规鱼类较多,养名特优水产品较少,且产量零星分散,区域特色不强。水产养殖方式仍较落后,技术含量和生产水平低,大部分农村池塘和小型水库仍然采用人放天养的粗放经营方式。

(三)技术推广及渔政管理体系不健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病害监测、诊断、质量安全检验等仪器设备落后,乡镇水产技术推广人员严重缺乏专业知识,造成技术推广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等综合能力低下。渔政执法装备短缺落后,渔政渔船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极不适应现代渔业发展需要。

五、凤凰渔业产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优势

(一)我县渔业产业目前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县渔业生产和渔业经济发展发生历史性变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是我县渔业生产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渔业生产不仅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还要担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水产养殖引进稻田种植区,实施稻田种养结合,实现农(渔)民增收和推动精准扶贫的重任。二是水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县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由供求不足转到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已刻不容缓,转变水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尤为迫切。三是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树立渔业产品品牌是我县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水产养殖水域污染日趋严重,以及乱捕现象时有发生,水域渔业资源保护刻不容缓。树立本土水产品品牌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又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保护水域环境不仅是渔业部门更是全社会的重要职责,实现有序捕捞、合理放养、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任重道远。四是转变管理观念,推动我县渔业产业全面发展。由产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突出抓名特优新养殖品种引进,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既注重产量增加,又注重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抓渔用药物、苗种、饲料的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抓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的认定与管理,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等级,维护广大水产品消费者的利益,增加水产品养殖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二)我县渔业产业的发展优势

1、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始终坚持抓好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渔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特色产业,2016年,整合扶贫项目资金1232万元用于发展稻花鱼产业项目,并将渔业产业项目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2、生态条件好,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境内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近百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库区沿岸植被良好,无任何工业污染,优良的水资源为渔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原产地水产品属无公害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深受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因此,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创造本土品牌是我县渔业产业发展的方向。

3、稻田养殖产业初具规模。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湖南省稻田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全县共有宜渔稻田面积10.5万亩,目前已开发高标准模式化稻田养殖面积1万亩,实施传统稻田养殖面积5万亩,共创建稻田生态养殖核心区12个,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覆盖全县13个乡镇75个村。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县稻田生态养殖规模、养殖水平在湘西地区均处于领先位置,这为我县今后渔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休闲渔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随着我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游、生态游、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为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这也为我县渔业产业向多方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县农村人口多、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发展渔业产业能使许多农村家庭步入小康已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识,群众发展渔业的积极性高涨。

6、气候条件有利。我县四季分明,气候较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地下水丰富,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5.9度,鱼类生长期长达8个月,最佳生长期(气温≥15℃)达6个月,越冬时间短,有利于渔业养殖生产的发展。

六、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一)规划目标及重点

1、规划目标:(1)重新明确我县水产养殖业水域的功能和区域范围。(2)保障养殖渔农正常所需的水域,依法保护商品鱼基地等重要的养殖水域。(3)合理规划和调整养殖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4)控制养殖规模,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5)为建立以养殖许可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2、重点任务:在规划期内,立足凤凰县水域滩涂资源优势,按照“按照优质、高效、安全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生态渔业的发展思路”,重点在稻田综合养殖和小山塘开发养殖上推广集约高效,在养殖品种上突出名特优新,在养殖理念上注重生态健康,努力构建自然环境和谐、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比较效益显著、具有凤凰特色的现代水产养殖业格局。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中的水域滩涂是指我县管辖的、已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和尚未开发利用但适于水产养殖的所有水面。按照渔业水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县情实际,按各渔业区域的养殖水域范围及各功能区范围,各区域的自然条件、渔业情况、养殖技术等不同的特点,为实现我县渔业生产发展目标,对全县养殖结构和布局、养殖模式、养殖品种及规模等进行全面规划,科学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三大区域,并划定功能区范围。

1、禁养区。水产养殖禁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指定范围内禁止任何水产养殖行为的水域范围。禁养区内不得有网箱、围栏等养殖设施(区)。我县分布的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水域均属于禁养区,主要有长潭岗水库、龙塘河水库、大小坪水库、万溶江水库、沱江凤凰源头水保护区水域、万溶江凤凰源头水保护区水域、白泥江凤凰源头水保护区水域等水库水域; 我县境内所属江河段的港口码头、航运航道、防汛地段水域亦为禁养区。(详见《凤凰县养殖水域滩涂禁养区划定表》)

管理措施:(1)该区域内禁止各类人工养殖行为和设施,坚持依托水域资源,以水养鱼、以鱼洁水的原则,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开展水生生态修复工程,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持生物物种多样性。(2)该区域内的合法水产养殖,由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3)制定禁止养殖区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和违反禁养区管理办法的法律责任。(4)在区域内推行“人放天养”的增殖模式,禁止投肥养殖及网箱养鱼。

2、限养区。指资源承载力较弱,并关系到较大范围内生态安全,或环境污染、损害、破坏较严重并急需修复与恢复,不适合于进行集中高强度水产养殖开发的水域。该区域为我县境内所属水域(主要为河、水库等)禁养区除外的水域。(详见《凤凰县养殖水域滩涂限养区划定表》)

管理措施:(1)该区域限制人工养殖方式和设施,禁止网箱、围网和围栏养殖(进行不投饵鲢鳙鱼种培育和科研用的网箱除外,但需经水库管理部门和渔业行政部门同意),禁止投饵施肥养殖。(2)该区域可以发展“人放天养”的大水面增值放养渔业活动,开展清洁生产,坚持测水放鱼、限量放鱼、以鱼洁水的原则,设定禁渔制度和禁渔期,实行控养控捕,养殖规模不得超过水库的养殖容量,捕捞强度不得超过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3)该区域可根据各水域的自然资源优势,渔业特点适度发展以水上观光游、水上垂钓、渔家乐等为主的休闲渔业(政府明令禁止的休闲渔业活动项目除外)。(4)该区域内的水产养殖活动或其他渔业利用行为(如休闲渔业等)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不得污染饮用水水源地水体,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5)制定限制养殖区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和违反禁养区管理办法的法律责任。

3、适养区。该区域为禁养区和限养区除外的可养水域,其中宜渔稻田基本属于宜养区。

(三)功能区的划分

按照凤凰水体类型、面积与分布特点,结合凤凰渔业发展现状,围绕产业化发展思路与总目标,突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稻田、山塘水库生态养殖和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完善种苗、加工、物流、保障等基地建设,扩大渔业养殖规模,提升水产品品质,打造凤凰水产品品牌,发展凤凰休闲渔业,实现凤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将我县渔业水域划分为水库生态增殖区、生态稻田养殖区、中低海拔库塘养殖区、沱江河流域休闲渔业区、水产品集散物流基地、渔业服务保障基地六个功能区。

1、水库生态增殖区。坚持“以水养鱼,以鱼治水”的原则,在水源地水库采取“人放天养”原始生态的养殖模式,禁止人工养殖,实施净水养殖,通过投放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为主,适当搭配地方鱼种的措施,在保持渔业发展的情况下,突出生态效益,保持水质清新,着力打造绿色有机水产品。(1)建设规模和地点:以阿拉营、茶田、落潮井等7个乡镇库坝群为重点,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增殖,以35个中小型水库为重点,建设水库生态渔业增殖区面积5000亩。(2)主要技术与养殖品种:实施净水养殖,通过投放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为主,适当搭配地方鱼种。(3)产能指标定位:总产量达200吨,实现产值320万元以上,产品定位为绿色有机水产品。

2、生态稻田养殖区。突出“生态、特色、品质、高效、规模”新型生态稻田养殖模式,以境内宜渔稻田为核心,辐射周边,建设连片生态稻田养殖示范区,带动全县生态稻田养殖的发展。(1)建设规模和地点:以阿拉营、新场、吉信、廖家桥、茶田、木江坪、千工坪及两林等8个乡镇2万亩宜渔稻田为养殖重点,带动全县15个乡镇7万亩宜渔稻田的养殖。(2)主要技术与养殖品种:实施种养结合,把水产养殖引进种植区,以宽沟连作相结合的稻田养殖技术为手段,重点发展稻田稻花鱼养殖,同时引进稻田养殖小龙虾、黄鳝、泥鳅等养殖新技术,通过提升渔业商品附加值实现渔稻增效。(3)产能指标定位:总产量达1380吨,实现产值5300万元以上,其中稻花鱼1100吨、小龙虾160吨、黄鳝120吨、泥鳅80吨。产品定位为生产绿色水产品及有机水产品,面向全州及贵州铜仁、松桃等地进行销售。

3、中低海拔塘坝养殖区。紧紧抓住我县小型山塘较多、水质良好、天然饵料丰富的有利条件,建设改造小型山塘精养、半精养养殖区域。以阿拉营、黄合、茶田、落潮井塘坝群为重点,通过小水面精养,提高产量、提升效益,打造2000亩现代化生态渔业养殖基地。(1)建设规模和地点:以境内中低海拔的7个乡镇、200个山塘河坝为重点,按照精养池塘标准改建山塘河坝2000亩。(2)主要技术与养殖品种:按照精养池塘标准,选择水源充足、排灌自如小山塘河坝进行改建,运用池塘养殖技术,推广池塘80∶20标准化养殖模式、池塘主养与跟养模式和流水养殖技术。养殖品种主要选择四大家鱼、鲤、鲫、斑点叉尾鮰、鳜鱼、黄颡鱼、青鱼等,对高海拔山区如腊尔山、禾库、两林等乡镇的小山塘改建养殖区,主要选择高价值的冷水鱼。(3)产能指标:总产量达400吨,其中有机绿色鱼类产品300吨、高价值鱼类产品100吨,实现产值900万元以上。

4、沱江河流域休闲渔业区。充分发挥沱江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建设休闲渔业基地,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以满足外来游客和城镇居民消费多样化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渔业产业多功能优势,拓展渔业的生态和休闲功能,以县城及城郊地区为重点,打造集观赏、垂钓、旅游、餐饮为一体的都市渔业,构建全县“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渔业新格局。(1)建设规模和地点:以沱江、廖家桥、落潮井、水打田、木江坪等5个乡镇40个小山塘水库为重点,充分利用该区域为旅游核心区的有利条件,将休闲渔业与旅游景区服务设施建设、旅游观光进行有机结合,开展垂钓、观赏、餐饮、游乐、度假、美食等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提升渔业的增值空间和渔业传统服务功能。扶持建成完善占地100亩以上中型渔业休闲旅游中心3—5个,垂钩园及渔家乐26个。(2)产能指标定位:通过发展休闲渔业,完善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实现年接侍游客8万人次以上,休闲渔业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

5、集散物流基地。在全县15个乡镇建设7个水产品集散地,年交易规模逐步达2000吨,年交易额达4000千万元以上。(1)建设地点与规模:以沱江、阿拉农贸市场为基础,筹建2个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对县内库塘养殖较为集中的阿拉营镇,通过建设水产品集散地、水泥暂养池的方式逐步形成规模;全县培养水产物流企业1—2个,流通专业经营户50户,形成一批水产经纪人队伍,建设较为完备的水产流通体系。(2)产能指标定位:年交易规模逐步达3000吨,年交易额达4000万元,目标定位在贵州、湖南两省结合部的区域性水产品市场。 

6、服务保障基地。在县城筹建县级水产品质量检验检疫中心,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与检疫中心建设,扩大渔需物资供应市场建设。在县域内扶持引导群众自建暂养、培育型中小鱼苗鱼种场8—10个,改造完善阿拉鱼苗鱼种场基础设施建设。产能指标定位:县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主要承担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流通水产品的检验检疫,对水产品生产进行监控,并逐步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七、实施与保障措施

(一)落实养殖许可证制度,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按照《渔业法》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渔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切实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养殖许可证制度实施的组织和领导,并加大对渔业的扶持和投入,鼓励发展优质、健康、环保水产品。

(二)加强渔业水域管理,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防止渔业水域环境污染,确保水产品质量。要加强渔业水域的管理,防止工农业废水、生活废水污染。要对养殖池塘进行达标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并开展健康养殖,发展绿色环保产品。

(三)实施养殖水域容量控制,加快养殖结构调整。要按照规划和市场要求,实行科学合理布局,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区域化、产业化格局。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实现养殖品种良种化、产品优质化。同时,实施放养密度、投饵、施药控制,合理密养、科学投饵,正确施药。

(四)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渔业新跨越。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推进凤凰水产养殖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五)推进区域主养产业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分类指导、各有侧重,推动优势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向专、精、特、新、强方向发展,构建稻花鱼产业区和特色产业区,将发展稻田生态养殖与无公害基地、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与产业化经营、休闲观光结合起来,与现代化渔业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依托江河、水库及旅游景区的环境优势,加快建立一批集观赏、垂钓、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大力拓展渔业产业功能,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做优做大做强凤凰特色水产业,使之成为富我凤凰的支柱产业。

(六)本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涉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办理。

附件:1、凤凰县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表

2、凤凰县养殖水域滩涂禁养区划定表

3、凤凰县养殖水域滩涂限养区划定表


附件1:

凤凰县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表

一级

二级

三级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1

禁养区

1-1

1、万溶江河(吉信镇—筸子坪镇)河段水域,起于吉信镇管辖河段水域,止于筸子坪镇管辖河段水域,全长18km。

2、沱江河(长潭岗大坝—猫儿口电站)河段水域,于长潭岗大坝下,止于猫儿口电站大坝,全长36km。

3、万溶江凤凰源头水保护区水域,起于凤凰县山江镇八公山(万溶江河源),止于凤凰县吉信镇,全长16.7km。

4、沱江凤凰源头水保护区水域,起于凤凰县禾库镇崇寨村(沱江河源),止于凤凰县廖家桥镇满江村(乌巢河河口),全长38.5km。

5、白泥江凤凰源头水保护区水域,起于凤凰县阿拉营镇舒家塘村(白泥江河源),止于凤凰县新场镇报木林村,全长24.5km。

1-2

天星水库、长潭岗水库、山江一库、千潭水库、锡皮水库、黄合水库、两叉溪水库、牛堰水库、塘桥水库、龙塘河水库、大小坪水库、万溶江水库、禾穗水库、铁门闩水库、尖力山水库、塘头水库、力口溪水库。

2

限养区

2-1

1、沱江河起于凤凰县禾库镇崇寨村,止于凤凰县猫儿口,全长99km(除74.5km禁养区)。

2、万溶江起于凤凰县八公山,止于凤凰县茶溪口,全长42km(除34.7km禁养区)。

3、白泥江河起于凤凰县阿拉营镇舒家塘村,止于凤凰县双江口,全长46km(除24.5km禁养区)。

4、牛角河起于凤凰县苟拐村,止于凤凰县禾排村,全长14km。

5、苏马河起于凤凰县板井村,止于凤凰县苏马河村,全长15km。

6、十八坪溪起于凤凰县茶坪界,止于凤凰县曾家寨,全长15km。

2-2

砂坝水库、水门河水库、白岩壁水库、簸箕堰水库、野牛山水库、麻子坳水库、竹山坪水库、蒿莱坪水库、三八冲水库、炮楼湾水库、叭果咱水库、禾排水库、均洞水库、金龙塘水库、消水坨水库、力明水库、三湾水库、夯卡水库、火草坪水库、苟如水库、边防水库、南泥水库、桂花水库、团鱼桥水库、樱桃坳水库、杨家垅水库、四方水库、广播垅水库、易家坳水库、老卜岗水库、狮子口水库、马岚滩水库、猫儿口水库、白泥坪水库、燕子岩水库、大坳水库、庄上水库、红旗水库、红岩井水库、沱江水库、岩屋冲水库、高洞水库、洞潭水库、老鸭垅水库、叉溪坑水库、七里冲水库、长良水库、报木林水库。

3

养殖区

3-1

传统池塘养殖区

以阿拉,新场,茶田,落潮井、木江坪、吉信、竽子坪7个乡镇,200个山塘河坝群为重点,改建山塘河坝达精养池塘标准2000亩。

3-2

稻田生态养殖区

以阿拉、新场、吉信、廖家桥、茶田、木江坪、千工坪和两林八个乡镇2万亩宜渔稻田为养殖重点,带动全县15个乡镇7万亩宜渔稻田开展稻田生态综合种养。

凤政办发〔2018〕23号附件1.docx
凤政办发〔2018〕23号附件2.xls
凤政办发〔2018〕23号附件3.xls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