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江镇简志
其他部门:

山江镇简志

日期:2016-07-06 12:15 来源: 字体大小:

山江镇简志

  1、地理位置、面积:

  山江镇位于凤凰县西北部,距离县城20公里,南接千工坪乡,北接腊尔山镇。镇政府驻地黄毛坪村委会。境内交通便利,凤腊、凤麻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88个村民小组,3837户,19140人(建制村合并前,为21个村、1个居委会),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聚居地。

  2、建置沿革:

  在明朝嘉靖三十三年曾在这里修筑苗疆边墙(也叫内长城),后废之。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一六一四年)修筑苗疆边墙时,山江苗区属边墙外的隔离区,即生苗区。凤凰直隶厅建立之后,清嘉庆六年 (公元l801年)在此建立兵营,驻有重兵把守,称为总兵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建立新乡,全县1个直属镇,146乡(镇)。总兵营属三区。

1956年撤区并乡,总兵营改为叭固乡。1958年9月,取消乡建制,改称山江公社。1983年机构改革,恢复乡、村建制,原来的一个公社即为一乡,大队为村。遂又改称为山江镇。2005年9月撤乡并镇,将原板畔乡并入山江镇。山江镇名一直沿用至今。

  3、自然环境与资源:

  该镇总面积为104.2平方公里,南北相距18公里,东西相距30公里。以中低山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谷少坡缓、垅田较多,石灰岩广布,天坑溶洞甚多。最低海拔500米,最高处在大马村,海拔900米。境内河流主要以??河、??小溪流为主。林地共有??亩,植被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主要林木有衫树、马尾松、柏树和油茶。山江镇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湿热季风气候。日照丰富,年平均气温14.1℃—15.1℃,年均降雨量1337.5~1478.2毫米。

  4、行政区划、面积、民族、人口:

   1985年凤凰县机构改革后,山江镇共有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黄毛坪村。2005年,板畔乡与山江镇合并成为其中一个行政村。之后由黄毛坪村划分出马鞍山村。2012年,山江镇总面积为104.2平方公里,稻田14946.1亩,旱田3831.9亩。森林面积??亩。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8个村民小组,4105户,18849人,其中农业人口18316人,99%为苗族。吴姓占60%以上,龙姓占30%,其他姓占10%。山江镇村民通用语言是苗语。主要风俗有:赶边边场、四月八“跳花节”。2005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769.2万元,同比下降6.8%,其中第一产业2075.6万元,下降10.8%,第二产业87.6万元,增加11%,第三产业606万,增加9.8%,人均收入766元,同比减少50元。农业总产值2075.6万元,减少11%,粮食总产量2015.97吨,减少23.2%。工业总产值87.6万元,增长6.3%,实现利润18.3万元,税金9.63万元。森林资源丰富,有林面积占总面积26%,有水杉、杜仲、银杏等30多种名木,林产品主要有桐油、油茶、核桃、板栗。水资源丰富,水资源蕴藏量达87万立方米。优势经济项目是烟叶和旅游业。2005年全镇共种植烟叶3379亩,实现收入467.78万元。旅游业异军突起,以山江苗族博物馆、民俗风情农家乐为主的景区景点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年内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门票收入120多万,实现旅游收入600多万。

   5、经济发展:

   80年代以后,全镇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较慢。虽然烤烟生产有所发展,但人平年纯收入只有197元,人民生活还较贫困。1983年,在山江镇大马村和东就村先后成立了500亩的烤烟基地和300亩的椪柑基地。2013年种植烟叶2160亩,实现财政总收入29.16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1896元。旅游业在近几年时间里快速发展,以山江苗族博物馆、苗人谷、老家寨等民俗风情为主的景区景点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全年共接待游客300万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万元。近两年,养殖业开始有所进展,马鞍山养羊100多头,获取收益进十万元。

  6、基础建设:

  截至2014年,山江镇21个村委会目前通村公路有近20多条,多为水泥路面。境内交通便利,凤腊、凤麻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有21个村通电,但是仍有6个村信号不强。

目前山江镇共有千潭水库和早岗两个水库,大小山塘共?座。人畜饮水多以挖的井水解决。

7、社会事业:

    山江镇有一所卫生院,医务人员共有12名,21个病床数,代表性设施有B超和X光片。村卫生室有8所。

8、生活习俗:

    山江镇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聚居地,99%为苗族,苗族文化气息十分浓厚,是中国武陵山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也是凤凰县乡村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2008年,山江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婚嫁和重大节日庆祝方式上苗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婚嫁方面,苗族历来异性而婚,若同姓通婚,就会受到父母发对,社会舆论的谴责。80年代末到90年代,由于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同姓不婚的传统婚姻观念受到了冲击,同姓结婚比比皆是。苗族婚姻一般比较自由,少受父母约束,清代擅萃在《说蛮》中说苗族“婚无媒妁”。多在赶场、劳动、节日聚会、看电影时进行社交恋爱,特别是赶场、节日聚会。男女双方订婚后由男方择吉日完婚。完婚前,男方必给女方“送亲酒”也就是男方对女方父母养育媳妇表示感谢。新婚之夜,新郎新娘要陪客人坐通宵,散客之后方可同宿。聘礼嫁妆多少,由男女双方经济实力而定,古时以牛、羊为聘礼,后来逐渐衍变为银首饰盒衣物等。节日方面,每逢过年,苗族人民必在除夕前五、六天,将室内外的烟尘、污泥浊水扫除干净。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牛场。赶场那天各寨青狮龙灯聚会,艺人歌手云集。男女老少皆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趋入场地。男女青年们便可趁机物色情侣,谈情说爱。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是苗族盛大的传统节日,这天,苗族男女青年们都来到跳花沟(或跳花冲、跳花坪)跳花跳月,尽情对歌跳舞,谈情说爱。此外,还有三月三、六月六和吃新等苗族人民特有的传统节日。

   

9、工艺特产:

   山江镇有两大工艺特产,一是苗族银饰,二是苗族刺绣。山江苗族银饰造型古朴而夸张,保存了大量的苗族历史文化信息,成为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山江苗族银饰在整个湘西苗族银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更有麻茂庭,龙米谷等民间银饰传承人在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苗族银饰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两人曾多次到全国各地、香港和台湾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交流,受到很高的肯定和赞扬。苗族刺绣在苗区十分普遍,苗家妇女几乎都会挑花秀朵。品种有花边、被面、孩帽、荷包、围裙、巴裙和帐檐等,是苗家妇女的主要装饰品。刺绣可分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单色绣是用青线或绿线,色彩单调且较暗,彩色绣用的红黄绿十多种颜色的丝线绣成。花纹图案都是取材于自然界的花草虫鱼和神话中龙凤麒麟,色彩鲜艳夺目,栩栩如生。

10、山江镇2013年、2014年乡镇情况:

     2014年,山江镇总面积为104.2平方公里,稻田14946.1亩,旱田3831.9亩。森林面积??亩。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8个村民小组,4105户,18849人,其中农业人口18316人,99%为苗族。主要产业烟叶共3400亩,实现收入400万.人均纯收入1800元,乡镇财政收入263.6万元。2014年东就村种植红心猕猴桃共80亩。

11、重大事件:

12、特色条目:

   凤凰苗族博物馆

  中国苗族博物馆原名为中国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坐落在凤凰县山江镇叭崮苗寨,2006年由文化部直接命名为“中国苗族博物馆”。中国苗族博物馆历时20年筹备,于2002年10月1正式开馆。馆名由苗族国际著名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题写,湖南省政府督学、湖南省苗学会会长、资深苗学研究专家、苗族教育家龙文玉先生担任馆长,著名苗族歌唱家宋祖英任名誉馆长。中国苗族博物馆占地面积2865平方米,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其中维修面积400平方米,1200平方米是在废墟上重建的。其苗族文化文物从古至今共有藏品2000余件,价值800多万元,成为反映和展演苗族文化风情及各种苗族民间绝技的地方。馆内分九馆两楼一区一场。第一馆,普通农舍;第二馆,古代居所;第三馆,殷实人家;第四馆,武士之家;第五馆,服饰掠影;第六馆,绣女之家;第七馆,匠人居室;第八馆,巫师小屋;第九馆,文人陋室。山江苗族博物馆成为反映和展演苗族文化风情及各种苗族民间绝技的地方,每年博物馆都会迎来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了解苗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四月八”跳花节

  “四月八”,是苗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它源于苗族的祭祀活动,在那一天苗族人民祭天地、祭祖先、祭英雄和祭神灵,在山江镇已有30多年历史。“四月八”蕴涵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每年农历四月八,来自山江镇和其他各乡镇的苗族群众都要身着民族盛装,唱着山歌,跳着苗家舞蹈到山江镇马鞍山村的跳花坪上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如有:跳花跳月、苗族大祭祀、打花鼓等。苗族青年男女还会借此机会,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舞姿与歌声寻找意中人,因此“四月八”也被称为“东方情人节”。2011年“四月八”被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始,山江镇“四月八”跳花节已成为凤凰县及其附近苗、土家族、汉族等各民族共同狂欢的节日,成为苗族同胞们最盛大的祭祖节、英雄节和联欢节。2014年凤凰县“四月八”迎来了来自海峡两岸的台湾同胞一同表演节目。

15、典型学校选介:

山江镇民二中

凤凰县第二民族中学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西北部的苗族聚居地山江镇,创办于1969年9月,名为“山江公社中学”,1971年更名为“山江中学”,1973年更名为“凤凰县第五中学”,1978年再次更名为“凤凰县第二民族中学”并延用至今。学校占地面积50余亩,建筑面积0.7万平方米,以四合院落为中心布局,院内建有一个篮球场及乒乓球场两个,院外有环院跑道、运动场、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建筑群体。目前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音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各一个。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学校各种功能教室、实验室及图书室配备齐全。现有学生800多人,分设14个教学班,教职工52人。民风淳朴,学风浓厚,至今已有10名硕士,2名博士从这里走出。管理规范,2006年被评为州规范教育收费现场点。注重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素质教育,2006年组队参加中国凤凰银饰节荣获三等奖。我校初73班毕业生吴娟同学,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中,获原生态唱法第一名。

  融党、政、工、团为一体的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团结治校、榜样治校、目标治校、情理治校的管理理念,以“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人人明理”为办学宗旨。以苗族教师为主体的53名教师中,人人学历合格,身在边远苗乡,却不甘沉沦。安心投入教学,不忘修身厉炼,至今从这里走出了三名博士、五名硕士,好学进取之风,在远近传为佳话。在大兴素质教育的当今,学校以教育教学为主导,以教研教改促发展,承办了“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中的“农村人才信息技术技能远程培训”项目,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中“湘西民族地区传统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子课题为“湘西凤凰苗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充分利用当地苗族民间文化艺术丰富独特的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化传统,传承民族文化精髓,传授民族技艺技巧,培养民族艺术人才。学校12个班级,在校学生750余人,苗族学生占99%。

  学校在完成国家指定课程的同时,还致力推行本土文化教育,如:唱苗歌、吹木叶、打苗拳、打苗鼓等一系列乡土文化。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感受到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民族精髓不可遗弃的民族感情,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并回报社会的情感。第十三届CCTV隆力奇杯青年歌手大赛原声态唱法中的“土苗组合”里的吴娟便是从凤凰县第二民族中学走出的一位杰出学生代表。

16、典型村选介:

早岗简介

  山江镇早岗村位于凤凰县西北部,地处凤凰山江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境内,距凤凰县22公里。全村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有3个自然寨,3个村民小组,177户,801人,是一个纯苗族聚居古村落。该村拥有省级景区苗人谷,清朝乾嘉时期苗族人民起义的扎营地,是凤凰新近两年开发的以展示悠久深厚的苗族历史文化为主的标志性景点,曾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中国“苗族活化石”。

  早岗村历史文化厚重,明清苗族特色民居保护完好,苗族生态文化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是凤凰县目前少数民族原始生态及苗族历史特色民居保护最好的村寨。据考证,早岗村苗人谷为凤凰典型的生苗区,曾是湘西末代苗王龙云飞的统治中心。苗人谷中保存完整的汉代苗人寨部落遗址、苗王洞土匪城堡战壕旧址、早岗古苗寨等苗族文化符号,都无声地见证着苗族历史的沧桑和悲壮,有形地记录了苗族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早岗民族风情浓郁。鲜丽夺目的苗族服饰,情调别致的拦门酒,风格独特的卡鼓、拦路歌、边边场,传统节日“四月八”的跳月跳花和“六月六”的山歌对唱,场面盛大热烈,充满了诗情画意。湘西赶尸、放蛊和落洞,更为早岗古苗寨披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面纱。早岗古苗寨,是一幅山清水秀的天然画卷,是一本民族奋斗的英雄史书。

 17、典型企业选介:

      山江镇苗族刺绣加工厂成立于?年,由返乡女青年龙?和其夫创办。工厂建在山江停车场入口处,交通便利。龙?创办的苗族刺绣引进科学技术根据苗族传统文化制作苗族服饰上的各种搭配,图案精美,品种多样,做工精细。远销国内外带动就业50人次,年收益20万余元。

18、特殊人物简介:

龙文玉

  龙文玉,苗族,1956年8月生于阿拉。1979年在山江镇工作。龙文玉对于民族文化十分感兴趣,还在上中学时,他就成了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学故事的高手,习作屡屡在大报小刊上亮相.1963年从中南民族学院毕业后,他更是满腔热情地投身民族事业,先后任中学校长,州教委主任,党委书记、副州长、湖南省苗学会会长。

  走上工作岗位后.龙文玉把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转化为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广泛搜集,翻译,整理苗族历史,文化古籍等,并从民族经济,政治,历史,文化,风俗,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撰写了学术论文30多篇.他还整理,发表苗族民间神话故事150多篇,苗族长篇叙事诗5部.其中苗族长篇叙事诗《翠鸟》,被称为"纪录苗族人民心声的叙事长诗"。

  上世纪80年代,龙文玉率湘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团访问欧洲,在巴黎演出了充满苗族文化特色的辰河高腔《目连戏》,引起了轰动。但龙文玉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件事,那就是要用一种更为具体直观的模式,鲜活地再现苗族数千年的沧桑历史——建一座苗族历史博物馆。沈老的肯定,坚定了他创办博物馆的信心。终于在大师诞辰百年之际,沈老当年亲笔题写的五个大字,高高悬挂在新落成的博物馆门口。这里面,凝聚着龙文玉20余年的心血。

  如今山江苗族博物馆成为反映和展演苗族文化风情及各种苗族民间绝技的地方,每年博物馆都会迎来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了解苗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龙云飞

  龙云飞(1886-1950年),又名腾汉、红麟,男,苗族,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人。曾是湖南省凤凰县山江苗族首领,民众称之为“青帕苗王”。在国民党部队中,历任排长、营长、团长、七县屯务军指挥、旅长、师长、少将参议等职务。

  龙云飞是凤凰县山江镇人,1927年任国民党独立十九师第三团团长,1939年任国民党暂编第六师师长,1941年任国民党第六战区长官部少将高参。龙在第六战区长官部有职无权,后辞职不干,闲居沅陵凤凰山。1947年返乡,成为地方实力派。1949年11月,凤凰和平解放,龙积极组织地方土匪武装企图武装暴乱,夺取人民政权。

  从1950年4月初开始,中共凤凰县委、县人民政府以极大的耐心做苗族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苗族上层人士龙辑五、龙作凤父子,龙启云、吴光士积极靠拢党和人民政府。1950年5月,凤凰县委书记崔强率谭自平、沈荃等人到山江镇(当时叫总兵营)和龙云飞父子会谈,做争取龙云飞的工作。1950年6月上旬,凤凰县长宋子兴再次带人到山江做龙云飞的工作,宋子兴转达了湘西行署统战部的指示,要他们父子站到人民一边来,并请他们去沅陵商讨湘西苗族和凤凰县的工作问题。

  但龙云飞父子受特务分子陈靖雄唆使,拒绝共产党对他的多次规劝,纠集唐汉云、田跃武、谭森以及杨和清等各路匪首,共3000人枪,于1950年7月,公开打出“湘鄂川黔四省边区人民反共救国自卫军”的旗号,以总兵营(今山江镇)为据点,兵分两路袭击鸦拉营(今阿拉营)和得胜营(今吉信),企图东西合围,攻占凤凰县城。7月15日,沅陵军分区急派四一七团副团长丁原昌率四个连队抵达凤凰县城,偕同县常备队,与匪军在鸦拉营、得胜营交战,匪军败逃木里。三天后又分兵攻打宜哨,被解放军击溃。众匪首云集总兵营,解放军分四路追击,占领总兵营,匪军化整为零,潜伏深山老林。

   1950年11月上旬,四一七团和县大队、区中队共计16个连的兵力,加上县、区500多名干部,分赴各区,在贵州铜仁、松桃和永绥(今花垣县)、乾城(今吉首市)、泸溪等县军民的配合下,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双管齐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先后聚歼各股土匪。抓获“反共救国自卫军”前敌总指挥唐汉云、副总司令杨和清、支队长龙再兴,击毙支队长谭森,迫降支队长谭德洪及匪众近千名。

  1951年1月上旬,凤凰县剿匪指挥部召开了一次有各区区委书记、区长、部队营以上干部参加的剿匪工作会议。这次会议集中研究了发动群众搜山,缉拿龙家父子归案的问题。这次会议决定从1月20日至25日,组织群众配合解放军开展万人大搜山运动,对顽匪、残匪实行拉网搜捕,以缉拿龙云飞及其子、侄。1月21日,近万名苗族和土家族群众自带被盖、干粮,以乡、保、甲编队,各持火枪、梭标、马刀等武器,配合解放军和地方武装,在总兵营附近搜山,在都里乡暴木林山上击毙龙云飞及其次子龙奎元、秘书田瑞卿,活捉龙云飞的保镖龙培生、龙德元。

  1951年2月,龙云飞的大儿子、“反共救国自卫军”总司令龙膏如在麻冲老洞被5名农民活捉。歼灭龙云飞部的战斗历时半年,共计击毙匪首13人、匪徒49人;擒获匪首22人、匪徒309人;投降自新匪首21人、匪徒701人;受政策感召自动回家生产者1100余人。

   

19、乡镇党委书记:

  党委书记 :吴昱杰(苗族)

   镇长:龙志勇(苗族)

  人大主席:吴昌辉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