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打田乡倾力打造“凤凰古城后花园”
水打田乡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坚持走生态富民之路,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全力打造“凤凰古城后花园”。
一、突出强化领导、科学规划,确定生态富民宏伟蓝图。围绕水打田乡如何发展的问题,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确定“发展生态休闲经济、打造凤凰古城后花园”的发展思路,把休闲经济产业建设成为全乡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民生产业,努力建设全州著名的休闲目的地。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树立“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吴金泽同志亲自挂帅,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统筹政府干部、村主干等力量,实行全乡总动员,责任捆绑到村、到户、到人,全力打赢这场攻坚战。二是科学编制规划。组织开展专题调研12次,走访群众100多户,召开研讨会5次,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三大板块”生态休闲经济:以红星村、池坪村、天堂村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以五林村、水田村、东子山村打造非遗传承体验区,以坪溪山村、袍上村、吊岩村打造生态康养体验区。三是统筹推进实施。围绕“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的目标,坚持按计划、分步骤实施,统筹人财物,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抓好池坪村2000亩椪柑产业园、袍上生态养殖基地等6个示范点建设,辐射带动全乡生态经济发展。
二、突出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加强生态资源科学利用。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的原则,推进生态资源科学合理开发。一是加强生态保护。坚持把生态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1名班子成员专抓,统筹综治执法、林业等站所力量,加强与上级林业部门协调联动,开展经常性巡查、宣传教育、执法惩戒等行动,切实加强森林防火、严禁乱砍伐林木等工作,依法查扣非法木材67立方米,教育处罚13人。每村选派1-2名护林员,加强了生态保护工作。指导各村健全村规民约,把生态保护纳入村规民约,督促老百姓遵章办事。强化“村支两委”监督管理作用,设立村级文明劝导员,规劝和制止群众毁林行为23次。二是坚持科学开发。挖掘生态资源优势潜力,建设吊岩户外游乐基地,发展观光、郊游、探险、猎奇等新业态。沿天堂村烂岩溪流域打造农耕文化展示区,发展夏令营计划,展示传统农耕文化深厚意蕴。三是加强植林造景。加强植林造景工作,沿公路主干线、江河两岸、房前屋后、黄山裸露地,广泛栽种桂花、柳树、松柏等树种,打造“200公里绿色风光带”。保护好天堂、吊岩等村现存的珍贵古树。把池坪村建设成全县乃至全州的花卉苗木基地,打造千亩以上的“花海”,形成山水相映、四季景色皆宜的景象。
三、突出全党动员、全民参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要的政绩工程来抓,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家园。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实行责任捆绑、人员安排、经费落实、检查考核、责任追究“五到村”工作机制。强化日常保洁管理,每个自然寨配齐1名保洁员,日常保洁做到“房前屋后一个样”、“平时和检查时一个样”。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坚持问题查找、现场点评、督促整改相结合,杜绝了环境问题蔓延扩散。二是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教育,发放资料2000份,制作标语横幅130多条。建立村级文明劝导员,规劝和制止不文明行为137次,提升了群众素质。三是加强问题整治。坚持靶向治疗、精准发力,突出公路沿线、集镇区、村部周围、房前屋后等重点环节,每月组织各村开展整治行动2次以上,不留一处卫生死角。共开展整治26次,清运垃圾893吨,拔出“牛皮癣”361处,治理河道137公里,改善了环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