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信镇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其他部门:

吉信镇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日期:2016-09-26 14:16 来源: 字体大小:

吉信镇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以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扣我县“一业带三化”的发展目标,立足区域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广集民意、合理规划,落实“为民办实事”,鼓励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政府作风不断转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201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6924万元,比上年度增长5.7 %。其中农业总产值2783万元,增长2.2%;财政收入548万元,增长5.4%;农民人均纯收入3322元,增长7.8%。全镇经济呈现发展较快、效益较好、运行平稳、活力增强的态势。

  一、2015年工作回顾

  (一)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提质增效

  一是狠抓队伍建设。拓宽选人渠道,着重从年轻的人大代表、致富能手和退伍军人中选拔出优秀人才发展党员。完善干部档案库,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队伍建设,积极推荐表现优秀的村组干部参与全县“三类人员”择优选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考试。截至目前,该镇锡坪村党支部书记颜顺兴顺利通过考试,从村干部直接晋升为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二是狠抓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坚持每月至少开展1次党建工作专题研究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落实党建考核制,督促各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村主干坐班制度等各项党建工作制度,及时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把党建考核结果作为年底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激发各村党组织和责任人抓党建的工作热情。三是狠抓平台建设。针对基层干部平时工作任务紧、集中学习时间少、学习经验交流弱的难题,积极推行“互联网+”学习新模式,将集中课堂学习与QQ平台、微信平台相结合,从政务动态、基层工作相关的知识点以及产业和文化旅游发展的动态宣传方面入手,用通俗易懂、图文结合的方式解读学习内容,做到寓乐于学,调动全镇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四是狠抓“党建+”模式。构建“党建+”全新格局,用党建力量引领各项工作提升。围绕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推行“党建+精准扶贫”和“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党建模式,推动扶贫由“被动”、“生存型”向“主动”、“发展型”转变;围绕党小组进网格行动,做好“党建+网格化管理”,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网格建立党小组,实现党组织网格全覆盖,促进综治网和党建网之间的良性互动。五是狠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全镇精心组织安排,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QQ群、集中课堂学习等模式全面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截至目前,已完成党课集中学习12次,微信平台更新6期。

  (二)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为切实做好吉信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识别,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切实”、“五个一批”、“五个突出”“六个精准”等工作要求,对全镇21个驻村干部及各村五大主干进行系统工作培训指导,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坚决清除四类人员,有针对性地落实扶贫政策、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要求各村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建档对象,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体现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县扶贫办定的规模进行了总量控制,并按照2014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农户1739户,贫困人口数6542人,实际录入6542人,其中:发展生产1791人、易地搬迁 212 户,871人,危房改造326户1070人,医疗救助116户116人,助学1173人,清除四类人员124户469人。全镇2014年脱贫212户829人,2015年预脱贫240户1063人,2016年预脱贫363户1477人。

  (三)抓好农业产业建设,确保群众增产增收

  今年我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9443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 16733亩、玉米5700亩、红薯 3000亩、生姜6180亩,柑橘795亩,油菜5097亩,烟叶93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4395亩。加大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在“黎明-油菜-大桥”连片地区与“万溶江”地区的打造百亩油菜示范基地,并在“满家-锡坪”沿线通过满坪生姜专业合作社打造百亩生姜示范基地;在农机购置中,做好各种优惠政策宣传,为群众提供便利,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镇农机情况摸底。

  (四)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强,群众福祉得到有力保障

  一是抓好民政救助工作,确保精准惠民。2016年上半年,全镇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149户,323人,发放保障金4.45万元;农村低保799户,2240人,发放保障金136万元;五保户51人,其中集中供养14人,分散供养38人,共发放五保金 6.9万元;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下发各种定补和抚恤金26万元;救助因病、因残、因灾困难1320人,发放自然灾害救助款9.8万元;落实危房改造工作56户。二是抓好劳动保障工作,落实惠农政策。我镇积极做好养老保险新卡发放工作,共发放农村养老保险卡近1500张;积极配合凤凰县组织的劳动力就业大型招聘会,组织村级致富能手、党员、优秀青年等参与2次,共计130人。三是实现政策透明,抓好减负工作。在减负工作中,我镇通过召开领导专题会议2次,镇干部会议2次,村组干部会议1次,加强对中央、省、州、县减负政策和精神的学习利用广播,张贴标语44幅,悬挂横幅22幅,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4929多份等方式,提高减负各项政策透明度;同时镇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减负责任状38余份,实行目标管理,组织建立3名农民负担监测员和21名减负信息联络员指导和监督减负工作。在具体措施中,严格控制村级报刊,每年花费在210元以内;对涉农单位收费进行公示,对不符合规定的一律给予取消或纠正;在中小学春秋两季收费中,我镇减负办工作人员对中小学收费进行了实地监督、检查共记2次,上交专项调查材料1份;在“一事一议”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保障人均筹劳不得超过10个工日。人均筹资不得超过15元;同时对粮食直补、家电下乡补贴、优扰资金等惠农资金进行了监督、检查,在一年工作中没有发现违规涉农收费现象。四是积极规划转型,打造宜居吉信。我镇紧跟县委县政府“一业带三化”和“定位区位优势”发展模式,把吉信镇从工业发展优先向人文生态宜居转变。利用镇区周边已改扩建的G209国道、包茂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的交通、区位优势,合理规划,积极申报“老区公园”项目、完成“对门河公园”建设。同时,在集镇中进行污水管网改造、自来水提质升级、万溶江流域综合整治、环城路灯新建等生态宜居工程,加快提升集镇宜居指数。并且积极对三潭书院、肖纪美故居、大塘民俗村寨等人文资源以及郑培民红色旅游产品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开发,同时依托两头羊生态自然资源,探讨生态文明旅游,争取实现在实现生态宜居的同时使我镇经济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五)社会管理进一步强化,确保和谐稳定大局

  今年来,吉信镇坚持“健全机制、明晰目标、守住底线、确保成效”的“十六字”工作方针,推动精准脱贫与网格化管理工作接轨并行,建立健全“镇+村+网格+中心户区”管理机制,明确各级职能职责。建立健全“以奖代补”机制,把精准脱贫工作作为中心户长绩效考核依据,把精准脱贫工作成效与“以奖代补”额度挂钩,充分调动中心户长参与精准脱贫工作的积极性。对全镇98名网格长及480名中心户长进行分批次培训,共计2次,并配发工作日记。全镇网格长及中心户长在各自的责任区域还参与到政府其他日常工作中来,如同建同治、信访维稳、纠纷调解等工作,使我镇政府工作落实更好、效率更高、反应更快,实现基层管理精细化、信息化,实现基层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全镇以村(居)委会为单位,将综治维稳重心着重转移至基础单位,充分发挥村主干各种工作优势,加强不稳定因素排查力度及矛盾纠纷的化解,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8起,受理矛盾纠纷36起,案件当事人102人,涉案金额5万元,其中疑难案件2起,跨镇纠纷6起,启动三调联动机制化解纠纷4起。从案件纠纷类型来看,婚姻家庭纠纷5件,土地纠纷10件,邻里纠纷10件,土地征收补偿纠纷9件,其他纠纷2件。基于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全面建设,全镇90%的纠纷案件由中心户长和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村级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六)坚持优质服务,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

  今年我镇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改进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监督,层层落实责任制。利用墟场日在“5.29”计划生育协会宣传日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免费发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凤凰县卫生和计生知识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避孕药具,耐心地向群众解读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针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向广大育龄妇女宣传孕前检查、孕期保健等优生健康服务和孕产期保健知识。截止2016年6月全镇总人口为23705人,半年共出生161人,其中政策内生育138人,政策外生育23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5%,男孩85人,女孩76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半年共死亡58人,落实节育手术60例。

  (七)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争创省级先进单位

  不断完善监管机制,重点落实好村级监管,给每个村配备专职安全专干,时时掌握村级安全生产情况,并做到“一月一排查、一季一上报、一企一台账、一事一落实”的检查汇报制度;持续深入抓好宣教工作与责任落实,利用墟场日、安全生产月,发放各种温馨宣传单、宣传手册共计5000余份,悬挂、摆放相关宣传牌68块,举办安全生产进校园讲座3次,与镇直单位、各村(居)委会、非煤矿山企业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共达30余份,与农户签订《安全责任书》2800余份,与烟花爆竹经营零售网点及加油站签订责任书达20份,与各车主(司机)签订的《交通安全责任书》达160余份,做到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个人;同时我镇重磅出击抓好专项行动,在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共出动检查组8个,派出检查人员35人次,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10份,排查出隐患20处,均已全部督促落实整改完毕;在文明交通安全大整治工作中,发放《致驾驶员朋友们的一封信》800余份,《文明行车口诀》《文明行车三字经》300余份,《安全文明出行手册》100余本,其他相关宣传资料1000余份,完善交通标志警示牌设置60多处,查处各类违章车辆40多台次。

  (八)深入推进同建同治,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由镇党委书记负总责、镇长为第一责任人,镇武装部部长主抓全镇同建同治工作;通过召开各级领导干部专题会议对全镇工作进行责任到片区、到村、到人安排部署;完善《吉信镇城乡同建同治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吉信镇城乡同建同治工作考核细则》等文件,对城乡同建同治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书写张贴固定性标语80幅,立标志牌7块,门前三包责任状签订1000户,张贴文明卫生公约500张,发放倡议书3200份,分类垃圾桶1800个;新修垃圾围30个,召开村组会议34次。营造城乡同建同治工作氛围,提高群众认识与参与度;采取每月定期考核、每周不定期抽查对镇区和村组卫生保洁进行督查。利用墟场日,对集镇主干道、沿街出现的出店、占道经营及交通等问题开展20次大整治行动,劝教150余人次,极大规范我镇街道店面的经营行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用于垃圾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作宣传,在集镇区率先推行环卫保洁市场化。

  二、存在的困难

  一是基础设施底子薄。近几年来我镇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由于我镇属合并乡镇,下辖行政村多,两头羊、火炉坪片区7个村属高寒山区,地域偏远,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新农村建设推进较为困难。

  二是信访维稳压力大。由于吉信镇人口较多,镇情十分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稳控人员较多,多年以来一直是重点稳控乡镇。今年我镇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重点对象稳控工作,全天24小时盯防。同时由于吉信镇经常接受各种级别政府各项检查,维稳工作繁重。

  三是同建同治担子重。自开展同建同治工作以来,我镇取得了一定成绩,村里垃圾少了,群众思想观念上去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镇也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群众参与度不高,存在卫生保洁靠村干、靠干部的现象;二是部分村干、干部以侥幸、应付检查的心态对待工作,对保洁员工作的督促不到位;三是同建同治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增加了工作难度,工作担子依然重大。

  四是精准扶贫难度大。个别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对贫困对象识别程序不规范,导致工作推进缓慢。个别村宣传发动不够到位。部分群众存在认识偏差。在工作开展期间,不少农户认为被确定为贫困户后会得到很大的利益,特别是在信息采集环节需要贫困户提供银行账号。一些比较偏激的群众还到村委会、镇政府要求评定为扶贫户。部分弱势群体产业项目实施有困难。部分贫困户为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人员,由于本人的原因,无法亲自实施项目,只有由村两委主导,协调其亲属和朋友以及邻居,在尊重贫困户本人意愿的前提下,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代为其实施项目。

  三、2016年工作打算

  (一)全力抓好全镇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支撑点,经济要发展没有项目是空谈,项目多了就能为群众办许多好事,就能改善当地的基本情况,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下半年,我镇将继续坚持以项目促进发展,以项目解决民生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一是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注重“观赏性、科普性、参与性、趣味性”等特色,申请规划在满家均洞水库建设一个占地500亩的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中心,连片规划种植花卉、林业绿化苗木、蔬菜形成三个现代农业观光区,同时依托我镇的生姜产业,建设一个规模适中的精加工村办企业。二是发展旅游业。我镇有肖继美故居、培民陈列室、三潭书院、两叉河峡谷、西门峡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借着全县十三五规划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东风,我镇大打“旅游牌”,开办做大旅游服务业,计划修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中转站、休闲度假中心、旅游商品一条街及两叉河游步道,依托吉信镇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以凤凰古城乡村游发展为契机,致力于构建本土自然风光游、传统村落游、兵战文化游“三位一体”旅游观光体系。三是坚持外源发展。我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招商引资是加快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引进投资商、大项目来解决资金、技术困难问题。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建设。一是抓好高效农业产业园建设。搞好生姜基地的巩固,培育好满坪生姜合作社,形成示范效应,带动生姜、猕猴桃、双豆角等产业发展,主动与外市场对接,解决销售难的问题。二是发展烤烟产业。镇党委始终把烟叶生产作为山上农民增收的中心工作来抓,强化措施,狠抓烟叶各个环节的落实。我镇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责任,实行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跟踪到户。确保2016年种植面积800亩。三是大力发展农贸经济。依托我镇区位优势,计划修建一个“农贸市场+物流中心”模式的农贸产品集散中心,有力的推动吉信镇农贸经济发展。

  (三)确保全镇稳定发展大局。一是重点城乡同建同治工作。加强河道管理,完成亮化工程,规范车辆停放,彻底整治脏乱差,确保达到美丽乡镇的标准。二是抓好查非纠违工作。出重拳下猛药,整治占用农田建房,乱搭乱建等情况,确保无占田建房、土地非法买卖等问题。三是开展好安全生产大排查工作。加大非煤矿山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农业车非法载客等重点整治,确保年内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四是抓好综治维稳工作。努力化解一批信访积案,积极与有关部门衔接打击非访,强化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网格化管理,促进和谐与稳定。

  (四)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政治和第一民生,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是扭住十项工程核心,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严格按照中央“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精准扶贫“五个一批”思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旅游扶贫、易地扶贫生态建设、发展教育、转移就业、医疗救助、社保兜底、公共服务等十项工程,集中帮助扶贫户发展脱贫,确保2016年脱贫1400人,杜绝数字造假。二是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脱贫能力。重点打造满坪生姜合作社及黎明黑猪养殖合作社,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群众跟着致富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思路,鼓励龙头企业+建档立卡户、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建成一批休闲农庄、旅游度假村。三是统筹完善保障体系,筑牢群众脱贫底线。抓好医疗保障,建立医疗保障金,实行大病保险报销制度和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机制,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抓好养老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100%。抓好就业保障,积极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2016年完成脱贫1400人。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