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攻坚仗】凤凰科工信局帮扶大岔村:茶歌秧舞,全力奏响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进行曲
“一条河流村穿过,路灯亮起道宽阔。千亩稻田千亩茶,生活富裕人欢乐”。这是凤凰县新场镇大岔村在周围十里八乡中留下的一种印象和声誉。
大岔村下辖大岔、桐坡、都水库3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全村328户1197人,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近年来,该村在县科工信局驻村单位帮扶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新路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点燃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加速器”。
建强堡垒 从“农”组织到“党”组织
兴村富民,需要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是大岔村县科工信局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必须破解的一个时代命题和不二选择。根据大岔村实际情况,经全面统筹谋划,拟定了党建引领,发展雪茶特色产业兴村富民的产业发展大计。2019年,推行“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带动村民们发展雪茶产业600亩,为大岔村雪茶特色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近年以来,在联系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的大力帮扶下,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支部齐心协力,携手奋进,重点突出“防返贫常态化监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因村施策,多措并举,做强做大产业,带动村兴民富”两大工作。让大岔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面貌,日益明显。
大岔村雪茶制作车间,多产融合 从“负”收入到“富”收入。
大岔村雪茶产业两户大户杨胜才和杨秀武,年户平收入超过20万元,尝到产业致富甜头后,平常就爱说爱唱的杨胜才在村里逢人便夸道:“乡村振兴政策好,发展雪茶绿山坡,组织村民齐致富,产业带动招数妙!”
2019年,大岔村开始发展雪茶特色产业,2022年,大岔村雪茶特色产业面积为710亩,产业总收入达200万元,产业覆盖农户256户,受益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1300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6万元,全年安排劳务用工达2万多人次;2023年,大岔村雪茶特色产业面积为920亩,预计,产业总收入可达3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30万元,受益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1600元以上。
粮食生产和粮食保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根基,是乡村振兴的一条底线。守住这一条底线,便成为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完成水稻种植面积916亩,发放种子558斤,水稻配套肥料11.76吨。全村不出现有一亩稻田被抛荒现象。
稻花鱼和蔬菜也是大岔村经济形式的重要构成部分。2022年大岔村的稻花养鱼面积为46亩,今年计划扩大规模,养殖面积突破200亩。蔬菜主要是大岔村民在冬春两季利用闲田发展经济创收,全村蔬菜收入达8万元左右。
大岔村村民田间采茶,科技赋能 从“会”种茶到“慧”种茶。
“请进来,送出去”,是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支部班子为了让科技赋能成为雪茶特色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而采用的一种组织方式。在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的帮扶下,两级党组织积极对接,推进“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聘请“专家服务团”的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把脉问诊”,现场解决雪茶产业在种植管理和加工等方面的各种技术难题;积极向省、州申报雪茶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项目;组织和选派村民到省里参加农村适用技术专门培训,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种养能手。
雪茶、粮食、稻花鱼、蔬菜......等多产业齐头并进发展让大岔村的青山绿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在这里落地开花,全力奏响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进行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大岔村的明天将村更美,路更宽、民更富!